[樂游網導讀]尤維·波爾于1965年6月22日出生于德國的韋爾梅爾斯基興(Wermelskirchen),今年已經44歲了。他的職業是導演、制片人和劇本作家尤維波爾。波爾畢業于科隆大學和錫根大學,擁有文學博士學位。與絕大多數美國導演依靠好萊塢制片公司的投資拍攝影片不同的是,這位至今沒有在影戲事業上取得任何成就的導演,其創辦的總部位于美國的Boll KG制作公司,完全依靠自籌資金維持運轉。
拳擊大師
文人們好大打嘴仗,但獻身文化事業的波爾老師的很多舉動,似乎與文人兩個字也沾不上什么邊,除了電子游戲這項愛好以外,他還是一名業余拳擊愛好者。2006年,對影評家刻薄品評忍無可忍的的波爾,要求評論家們“要么干上一場,要么閉嘴”,他宣布擺下拳擊擂臺,向五名最膩煩他,同時也是他最膩煩的影評人發出戰書,并在DVD評論音軌中公開奚落這些評論家“只敢說不敢做”的懦夫本質。除了點名的對手以外,所有看過波爾系列作品后想海扁導演一頓的人,也在受約請的行列之中,不限體重、拳擊技能如何,只要在出版物或網絡上頒發過兩篇品評過他作品的玩家,都可以憑文章的復印件或者打印稿上臺來挑戰波爾。在看過刊登的影評之后,他懷著滿腔的憤恨之情寫了一封滿盈臟字的電子郵件,給這家雜志的修改人手一份。
5名波爾恨之入骨的對手包羅:專業影評人Kyanka,Rue Morgue雜志專欄作家Chris Alexander,Cinecutre網站站長Carlos Palencia,Ain't it Cool News網站作者Jeff Sneider和Chance Minter。第一戰于2006年9月5日在西班牙的馬拉加打響,結果Carlos Palencia在第一回合就被技能性擊倒。隨后的9月23日,波爾與剩下的4名對手于范庫弗峰的國家廣場連戰4場,結果毫無懸念的贏得了角逐。
被擊敗后的這些文人墨客們,在面對皮肉之苦之后依然嘴上是不依不饒、比如第二個被放倒的Kyanka指責波爾采取了“柿子撿軟的捏”這種鄙俚無恥的策略,他認為波爾在國家廣場之戰中有意選擇了毫無格斗經驗的他作為首個打擊工具,試圖避開同樣身為業余拳手的Chance Minter(只管后來波爾苦戰5回合之后,最終將其放倒,Kyanka所提供的熱身效果,相信也是波爾取勝的一個重要原因)。
按照好萊塢的投資模式,為波爾撒錢的影業公司真可謂血本無歸了。”要是Kyanka的推斷成立,那么他以及另外4名被揍得鼻青臉腫的影評人,顯然已經變成了提提供波爾的下一批財神大爺們撒錢前的“祭品”了。
波爾對“作秀”的指責不屑一顧:“我已經建議他們(拳賽到場者)接受為期3個月的訓練,其中也有有經驗的拳手,我又是以輪戰方式應對多人挑戰,誰都有可能打倒我,如許我就真的身敗名裂了。”
游戲改編影戲多數為爛片,但那些爛片的導演之中真正被玩家們記著,并且悔恨的,只有尤維·波爾一人,這恐怕是因為別人在導演一部被玩家罵爛街的影戲之后,立馬消失,去搞另外項目了。而波爾則是勤學不輟、鍥而不舍的將原來就毫無內涵可言的暴力游戲,改編為影戲。導演一部爛片不難,難的是導演一輩子爛片,不導好片。看來波爾老師必將以有限的生命,奉獻到無限的為爛片服務的人生中去!